本篇文章1358字,读完约3分钟
陈嘉庚西南联合大学之旅
□东巩俐
1940年3月26日,南洋华侨救济会会长陈嘉庚与庄希言、李铁民等人从仰光抵达重庆,开始了为期八个月的慰问团之旅。陈嘉庚一行从西南到西北,从西北到东南,覆盖了中国15个省,行程14000英里。陈嘉庚的旅行有两个目的。一种是同情中国坚持抗战的军民;二是调查战时国内情况,从而继续动员南洋华侨捐钱捐物支持祖国抗战。
1940年,陈嘉庚第六次回到中国,距离他上次离开祖国已经18年了。1940年8月,陈嘉庚回国后与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大有了密切的联系。至于这次西南联大之行,陈嘉庚在他的《华侨回忆录》中用短短一百多字的篇幅简单描述了一下:也有联大的学校,被搬到北京大学合办,即北京、清华、燕京、南开等。,作为诚意的表示,他想多谈谈南洋华侨帮助抗战的事。余念四大学生从沦陷区来到这里,他们受不了,就接受了。会见中,他报告了南洋华侨的人数、慈善捐赠、反抗努力以及教育和经济状况。他还简要描述了抗日战争的乐观情绪,鼓励年轻人努力学习,节约开支。
华侨回忆录是陈嘉庚1943年至1945年在印尼马朗逗留期间写的。当时没有数据可以参考,记忆难免有偏差。陈嘉庚只记得他访问西南联合大学是在1940年8月,但具体日期已经丢失。在陈嘉庚的记忆中,西南联大是由四所大学合并而成的,但实际上只有三所,不包括燕京大学。
陈嘉庚参观西南联大时,因抗日战争而临时成立的大学刚刚建成三年。穆旦,后来成为诗人、诗歌翻译家,刚刚毕业于西南联大外语系;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李伟,现在还在西南联大历史系读书。1940年谁邀请陈嘉庚参观西南联大?没有人陪你吗?他到西南联大后遇到了谁?你演讲了吗?因为时间久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漫长的历史中慢慢丢失,逐渐被遗忘。
然而,1940年出版的《决定性周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解开了上述所有谜团。原来《果断周刊》第五卷第九期刚刚刊登了陈嘉庚西南联大之行的演讲全文。根据这篇演讲,我们不仅可以知道陈嘉庚在西南联合大学演讲的确切时间,还可以知道是谁邀请他的,他在西南联合大学说了什么。
1940年8月9日晚,陈嘉庚在西南联合大学发表演讲。晚上,陈嘉庚在秘书李铁民的陪同下,前往西南联大作了题为《西北考察观感与南洋华侨现状》的演讲。
邀请陈嘉庚的不是西南联大,而是一个叫西南联大学生自治协会的组织。事实上,陈嘉庚在云南的行程很满。去西南联大之前,昆明福建会馆几次邀请陈嘉庚,都被他婉拒了。他之所以愿意接受这个邀请,主要是受到了联合大学学生精神的触动。陈嘉庚在当天的讲话中说:听说你们学校是敌占区三所大学联合举办的。听到& lsquo“沦陷区”这个词引起了一阵悲痛,一种特殊的感觉刺痛了我的心。你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学习,不怕吃苦。这种精神是你的兄弟们非常钦佩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哥哥答应在这里发表演讲。
陈嘉庚的演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西北调查的感悟。这个话题对陈嘉庚来说并不陌生。同年7月24日,应重庆市全国外事协会会长陈·的邀请,来华留法讲学《西北观感》课题。
由于国民党当局多年来不遗余力地诬蔑共产党,陈嘉庚在去西北之前,从各种渠道听到了许多不利于共产党的谣言。到达延安后,陈嘉庚发现他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与他在重庆所听到的大相径庭。在延安考察期间,陈嘉庚对毛泽东、朱德等顾全大局、平易近人、谦逊温和的共产党领导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陈嘉庚在6月1日下午访问了毛泽东一次,但毛泽东在随后的几天里回访了三四次。
陈嘉庚在讲话中说:朱德和毛泽东在公开会议和私下谈话中,都表示支持抗战到底的民族政策和他们的领导人,而不违反民族政策和领导人。去见他们一次,然后来回拜三四次。
【/h/】去延安考察前去过重庆,对重庆官场的铺张浪费感到失望。在国民党控制的地区,在陈嘉庚各地,地方官员为陈嘉庚提供美味佳肴。云南省主席龙云招待了陈嘉庚的菜肴,让他大吃一惊:宴席、酒和食物都很特别,菜肴像鼻子一样,他一生中从未吃过。陈嘉庚非常善于发现细节问题。国民党既然连饭桌上的腐败都管不了,怎么可能管得住南洋华侨捐给祖国抗战的物资和资金?
陈嘉庚演讲的第二部分是海外华人对祖国经济的贡献。他首先介绍了华侨会成立时的情况:七七抗日战争后,南洋200多名华侨组织筹款赈灾会议,捐钱帮助祖国难民。后来,行政院发电报给他的兄弟,告诉他他的兄弟组织了南洋华侨救济祖国难民协会。1938年10月10日,兄弟召集全国各地代表,共200多人,召开南洋华侨救济会代表大会。当时,他的哥哥被选为主席。
【/h/】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海外华人有一千一百多万,其中八百万住在南阳。华侨对祖国的贡献,既有捐款,也有汇款。捐款捐赠给政府,而汇款寄给家庭成员。自海外华人协会成立以来,海外华人每月向中国捐赠700万法国法郎,向其家人汇款达到7000万法国法郎。钱大部分是现金,可以购买军火支持祖国抗战。
1940年陈嘉庚回归中国时,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出版已近两年,联合抗日的思想已深入人心。汪精卫亡国论早已失去市场。演讲结束时,陈嘉庚表示坚信抗日战争会胜利,并鼓励青年学生主动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他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总会在三五年内取得,建国的责任大部分要落在你的肩上。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个人、社会还是国家,事业的发展都取决于& lsquo忠信能使你成功。没有这四个字,你现在骄傲,将来失败。国家和个人都一样。& lsquo忠信是人生的脊梁。这四个字今天就交给你了。
陈嘉庚不是学者,他在西南联大的演讲也不是学术演讲,但陈嘉庚的演讲在大师云集的西南联大仍有其独特的价值。从重庆到延安,从延安到昆明,陈嘉庚一直在观察和思考。在重庆,他担心嘉陵宾馆的天价款待;在延安,他被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作风所感动;在昆明,他被西南联大师生乐观进取的精神所感染。他对共产党人寄予厚望,对年轻一代充满期待。陈嘉庚和西南联大学生所共有的忠诚与信实,不仅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