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86字,读完约5分钟
个人名片李
【/h/】1964年10月生于三明,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曾任美国费城中国工商会会长。
【/h/】今年年初,居住在美国费城三明市的华侨李得知祖国肺炎疫情后,立即与费城商会、宾夕法尼亚华侨联合会筹集资金,购买口罩12万个,防疫物资一批,送往武汉。同时,李向三明红十字会捐赠2000只一次性医用口罩,支持三明抗击肺炎疫情。
我的父母去世了,我从小就坚强地长大
1958年,李的父亲从祖籍河北省的已婚育龄妇女那里来到这里做伐木工人,以支持山区的建设。父母身体不好,劳累过度,过早去世,留下四兄弟姐妹相依为命,艰难成长。
李东阳·董敏依靠他在三明农药厂工作的哥哥,他哥哥尽最大努力帮助他在三明八中读完初中。1980年秋,李初中毕业。经在三明胶合板厂工作的姐姐介绍,他被招去当正式工人。这是三明一家著名的大型国有企业,李从此有了铁饭碗。
【/h/】在这家工厂,他从工人做起,先后担任班组长、班长、科长、车间主任、生产科长、供销科长,一步步成为企业的骨干。
【/h/】李不仅在这家工厂里成长为中层管理干部,还获得了爱情。经师傅介绍,他嫁给了吴荣利,一个工厂同队的闽南姑娘。女孩原籍晋江,家里很多亲戚朋友都在美国生活,所以李成了华侨家庭的一员。
当我第一次来费城工作时,我突然离开了
【/h/】1999年,李生活工作20年后,企业效益下滑,经营陷入困境。工厂被永安永林集团兼并后,开始裁员。面对这种困境,和妻子李决定移民美国。2000年初,李和他的妻子带着他们的女儿和亲人告别。他们从厦门高旗机场登机,然后前往香港,经过台北,抵达纽约机场。
亲戚朋友的汽车早早地在纽约机场等候。从纽约向南开车到费城需要两个小时。
36岁的李第一次出国,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他深受感动,忐忑不安。他不知道他的家庭生活是否会安定下来。
亲戚安排李在一家中国人开的中餐馆当服务员。他早起贪黑,最后洗碗,擦桌子扫地,吸引客人。他在课前课后做各种杂活,工作时间又长又紧张。这与他在国内国企的工作相去甚远,再加上语言不通,心态不平衡。匆忙工作一年后,他放弃了继续在美国生活的想法,突然离开了。
回到费城创业富有成效
回到三明后,李决定不去美国谋生。他老婆听到消息,赶紧赶回三明,动员他回费城一起创业。无奈的李再次启程前往美洲。李看中了费城市区的一家中餐馆。这是福州人开的中餐馆。生意不可能一直做下去。谣言很多。很多人来看都不敢买。李拿出20多万块钱,硬买了下来。雇佣了六名员工后,他开始了公司的业务。
【/h/】没想到开业三个月真的没有生意,生意惨淡。匆匆忙忙的李满头大汗。通过寻找原因,发现商业模式单调,品种过于简单,于是开始兼营。不出所料,生意开始了,业绩逐月上升,夫妻俩喜出望外。第二年,他们买了一家中国餐馆来扩大业务。这时,李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在费城,全家人都很幸福。
经营中餐馆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中午不能休息。三年后,李卖掉了这两家中国餐馆,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他花了200多万美元买了一家大型自助洗衣店。店铺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有200多台洗衣机供顾客自助洗衣烘干。客户络绎不绝,平均每天都有1000多个客户来,生意异常火爆。李在这个行业工作了10多年,收获很大。
谈到未来的发展,李说,他将继续发展洗衣店,并计划再投资几家,以扩大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在洗衣房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李还投资了费城社区的房地产,并购买了10多栋楼房出租。除去税费、保险、物业费等费用,他每年能拿到几十万美元的房租。
为海外华人团体服务受到高度赞扬
随着事业的成功和阅历的丰富,很多海外华人将会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回报社会、服务海外华人群体中去,李也不例外。他加入了美国费城的中国工商会,为当地华侨服务。费城中国工商会是著名的华侨团体,成立于1997年。其成员由当地华人中各行各业的精英组成,主席一般来自广东、上海、天津、福建等地。
【/h/】2016年10月费城发生针对华侨的暴力事件,严重影响当地华侨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李和一群来自工商联的人站出来捐款组织反对暴力与和平的示威。他们呼吁政府增加警力,注意保护华侨的利益,并要求成立中国警方报案,以方便沟通和处置。
【/h/】在领导的工商联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适当的抗议方式,费城市政府和议会制定了保护华人的相关法律。
前几年费城发生了多起针对中国人的恶性暴力事件。李和一些海外华人领袖及国会议员向当地警察总部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在几天内破案,并为中国人民提供良好的商业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李还为被劫华侨发起募捐活动,聘请律师进行法律救援,在华侨遇到困难时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
在当地社会,爱国华侨团体不得不面对法轮功、藏独、新疆独立分子的各种反华挑衅和危害祖国的行为。李组织华侨奔赴前线,与华侨针锋相对,捍卫中国尊严。
【/h/】自2016年以来,李每年都回国参加中国侨务办公室和归国华侨联合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带领费城华商参加山东、内蒙古、福建、江苏等地有关部门组织的经贸活动,帮助他们匹配和寻找投资项目,努力发展家乡经济。(陈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