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6字,读完约3分钟

【/h/】中国华侨网7月20日电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本土俱乐部普遍面临老龄化问题。活跃会员多为六七十岁,但也有一些俱乐部满是亲子档案,父亲带孩子入团,两代人在各自岗位上为俱乐部做贡献。

【/h/】何英会馆财务官李才增(76岁)30多年来参加过很多会馆,包括梅教平会馆、甲桥会馆、南洋客家会馆、福德寺鹿叶阁会馆、客家八一福德寺等,在这些会馆中身居要职。他的大儿子李(47岁)也对会馆活动感兴趣。

【/h/】李在接受采访时说,20多年前,他只是跟随父亲参加会馆的宴会和节庆活动,后来又应会馆的邀请,邀请他加入团委。他毫无头绪地走进去。

李(音译)在接受采访时说,会馆让他有机会使用普通话和客家话。这些年来,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和前辈们在和平时期的展览。

他说:我们布置了位于直罗市雅一街的会馆,作为二战防御空战壕,展示了很多照片和展品。那时候我们都是下班或者周末去看展览,有时候是半夜。还好展会反响不错,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

【/h/】李现任宗湘协会暨青年团体理事、客家协会理事、俱乐部英语书理事、梅教平协会副会长。对此,蔡丽欣慰地说:作为家长,我带他进会馆是为了延续传承文化的精神。魏聪有自己的想法。年轻人带头可以帮助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记者问蔡丽,他对儿子在会馆的表现是否满意。你对他有什么期待?蔡丽曾经笑着说:到目前为止,还可以。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以后能担任领导职务,但要看他个人。

【/h/】青壮年会员少,会馆女会员少。

【/h/】曾慧清(45岁)于2017年加入潮州总会,是第一位被录用的女董事。今年年初,她成为潮州曾协会的英文书,也是该协会董事会中唯一的女性。

【/h/】她说:小时候只知道会馆有很多活动和宴请。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吃汽水是满足的,他不会知道活动背后的目的,包括为什么要成立会馆。这几年,父亲年纪越来越大,希望晚辈也能入团。我不想让他失望,所以我多参加社团活动,有时候带孩子去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h/】曾向辉的父亲曾项峻(73岁)于1971年随父亲加入潮阳会馆,隔年在会馆举办婚宴。三四十年来,先后加入潮州八一会馆、曾丘会馆、潮州曾氏会馆,并在各个会馆担任过各种执委职务,包括总务、副会长、财务等。

每当会馆庆典,曾项峻都会买两张桌子,带家人去吃饭。会馆举办寻根团的时候,他也带着儿孙们去参加,为了让他们知道祠堂是什么,庙里供奉什么。每一个籍贯的人崇拜的神都不一样,都是祖先留下的。我们也想给子孙留下点什么。

【/h/】曾慧清的三个孩子年龄在16-21岁之间。大多数时候,她和她的孩子用英语交谈。参加会馆给她提供了说中文的机会。她说她尽量让孩子多接触会馆,尤其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小儿子徐金杰。

李还鼓励3名14-20岁的孩子参加会馆举办的寻根小组和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动,希望能增加他们对会馆的兴趣,培养下一代接班人。(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