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58字,读完约8分钟

【华侨新闻网综合消息】国家科学院近日公布了新院士名单。六名中国科学家当选为院士。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曹晓枫当选为外国院士。

据北京科学网微信官方账号报道,当选为院士的六位中国科学家分别是:张德培、郑一凡、黄永刚、特伦斯·华、曹颖·曹英和赖尚英。

美国国家科学院是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机构。今年新选院士120人,外国院士26人。到目前为止,美国国家科学院在职院士总数已达2403人,外籍院士501人。

2013年张远浩访问台大。(来源:台湾大学官网)

howard chang:对基因组科学的巨大贡献

分子生物学家,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霍华德&米德多个人动力调节小组中心主任;忒修斯医学(hhmi)研究员。2017年当选为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2018年获国家医学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致力于基因组学研究。

据台大官网,张远浩是台大的讲座教授。他发现了一种新的长非编码rna基因,为基因组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该基因广泛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是癌症转移和其他人类疾病以及发育和衰老的重要原因。

张远浩发明了新的基因组技术atac-seq,它彻底改变了表观遗传学领域,将活性dna成分的灵敏度和速度分别提高了100万倍和100倍。这种基因组技术已经被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实验室人员广泛应用,许多人类疾病和模式生物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程一凡。(资料来源:Howard & middot忒修斯医疗官网)

程一凡(程一凡):他在低温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霍华德&米德多;忒修斯医学(hhmi)研究员。2019年当选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我们致力于利用低温电子显微镜研究大分子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并引入电子探测相机,将单粒子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从低分辨率提高到原子结构测定,为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技术突破。

微信官方账号里的微信知识分子曾经写道,冷冻电镜是继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技术之后的又一个结构生物学研究工具。在冷冻电镜技术革命中,中国科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程一凡就是代表之一。2013年底,程一凡和同事David & middot在david julius的合作下,在痛觉和热觉中起作用的近原子分辨率膜蛋白trpv1的结构首次被冷冻电镜分析。这项研究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甚至让一些蛋白质晶体学家感到职业恐慌。

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程一凡,是真正的物理博士。1978年,程一凡进入武汉大学物理系,后分别获得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搬到欧洲、美国和日本的许多研究机构后,他在旧金山定居到2006年,并成为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名大三教授。

黄永刚。(来源:西北大学麦考密克工程学院官网)

黄永刚:父子俩都是固体力学领域的院士

固体力学,西北大学教授。2010年当选欧洲科学与艺术研究院院士,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他致力于研究材料和电子器件的力学行为,开创了可扩展无机电子器件领域,创立了基于微观机理的应变梯度理论。

湖南日报湖南新客户报道,经过三代人的研究和优化,黄永刚团队开发出了高效、性能优异、实用的可扩展无机器件。理论先于实验,但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第三代研究中,黄永刚团队吸取了前两代人的研究经验,采用功能器件之间的细线波连接,最终实现了器件功能的高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高覆盖率,使研究产品真正实现了产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黄永刚的父亲也是中科院固体力学领域的院士。《人民日报》报道,92岁的黄克志与黄永刚合作30余年,共发表sci科技论文200余篇,专著2部;十年前《高级固体力学》第一卷出版,第二卷现在正在完成。黄克志92岁的时候,每天还能工作六七个小时。

华。(来源: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华泰里实验室官网)

华(,特伦斯·t .):发现生物迁移和进化的秘密

理论生物物理学家,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物理系和生物物理中心教授。我们致力于运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阐明生命系统的组织原理,以大肠杆菌为模式生物,进行定量、系统的生物学研究。

【/h/】新华网报道,中国科学院深圳高级技术研究所、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所研究员刘带领的研究团队与华泰李团队合作5年,发现在细菌迁移过程中,并不是细菌赢的快而是淘汰的慢,而是每个生物体对应一个最优的扩张速度和策略。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生物迁移进化策略的定量公式,解释了生物多样性,为未来的创造提供了工具。

去年年底,这项被认为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的成果,以长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国平评论说,原始创新工作揭示的规律对物种进化,特别是物种内部微进化理论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也是实验进化研究的生动范例。

曹颖。(来源:加州理工学院官网)

曹颖(曹多丽·y .):彻底改变大脑对面部识别的理解

神经生物学家,加州理工学院教授,霍华德&米德多;忒修斯医学(hhmi)研究员。他因在揭示灵长类大脑视觉神经机制方面的成就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2018年天才奖。

新华社报道,曹颖因在揭示灵长类大脑视觉神经机制方面的重要贡献,获得2018年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麦克阿瑟基金会认为,曹颖的研究为阐明一系列其他神经计算和感觉处理功能奠定了基础。斯蒂芬&米德多,加州理工学院生物与生物工程系主任;梅奥说:曹颖是探索我们如何看待周围世界的先驱。她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大脑如何识别面孔的理解。

曹颖出生在中国,小时候随父母来到美国。先后就读于加州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现任教于加州理工学院。曹颖说,赢得这个奖项是对她团队努力工作和才华的认可。接下来,该团队将涉足新的研究领域,继续探索大脑其他部分和其他物种大脑的功能。

杨利胜。(来源:纽约大学官方网站)

杨利胜(杨丽生):揭示大脑看到10个神经元图像的秘密

数学家,动力系统理论专家,纽约大学教授。2004年,当选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致力于动力系统的研究,并将研究范围拓展到理论神经科学领域,通过与神经科学家的合作,揭示了视觉的形成原理。

微信官方账号Quantum Bit,一个科技行业的微信,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杨利胜的文章,他1952年生于香港,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动力系统、遍历理论、混沌理论、概率论、统计力学和神经科学。

眼睛和大脑之间只有10个神经元相连,远远不够传递图像。杨利胜和神经科学家罗伯特·沙普利认为,数学是破译人类视觉秘密的关键。他们提出了一个单一的数学模型来解释大脑如何基于10个神经元的数据生成彩色图像。

曹晓枫。(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

cao,xiaofeng:从事植物表观遗传学研究

植物表观遗传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发展中世界科学院(twas)院士,2019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植物表观遗传学研究。

上海《论文》报道,中科院官网介绍,曹晓枫的研究方向是高等植物的表观遗传调控和发育可塑性机制。1997年获得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学位,之后在华盛顿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在洛杉矶加州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员4年后,于2003年加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2015年12月,曹晓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晓枫在组蛋白甲基化、mirna的合成与加工、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调控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国际影响力,先后获得美国杜邦青年科学家奖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9年,曹晓枫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获得中国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cspb杰出成就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名)。

美国科学院有100多名中国学者

据微信官方账号上微信知识分子的一篇文章称,已有100多名中国和中国科学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和外国院士,其中包括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包括两位中国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和陶哲轩。

第一位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国科学家是中国生理学之父林克生。林克生1942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后,1955年成为美国公民,于是1956年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第一位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中国科学家是中国的居里夫人,她于1958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49年以后,第一位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大陆科学家是数学家华。此后,夏鼐、谭、周、贾兰坡先后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分子生物学家、前卫生部部长诸宸于2003年当选为外国院士,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也于2006年当选为外国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美国科学院三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蒲慕明放弃美国国籍后,也自动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h/】2004年,当时年仅41岁的王晓东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而第二位则要等到2009年。那一年,社会学家谢玉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和外国院士中唯一的中国社会学家。此后,24名在mainland China接受教育的科学家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863年,当选为科学院院士是美国乃至世界学术界的最高荣誉之一。考生不需要自己申请,而是基于自己对原创研究的杰出和持续贡献,在每年4月举行的美国科学院年会上,由现任院士投票产生新院士。每年都会选出100名新的美国籍院士,同时最多选出25名外籍院士。目前,美国科学院共有2347名院士,其中约487名为外籍院士。截至2018年,其中190人获得诺贝尔奖。(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