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7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来海南找根!第16届世界海南乡镇协会大会侧记

中国新闻社,三亚,11月29日。问题:我们来海南寻根!第十六届世界海南乡镇协会大会侧记

中新社记者王新礼张伊一尹海明

说海南话,吃文昌鸡,看琼剧& hellip& hellip这几天,三亚举行了一次约会。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多名海南人聚集在一起。这是第16届世界海南乡镇协会大会(以下简称乡镇协会),时隔15年,再次在我的家乡海南召开。

图为闭幕式会旗交接仪式。 骆云飞 摄

我是来找根的!63岁的韩慧娟笑了起来。海南和她小时候父母说的很不一样。街道上的建筑和道路交通设施非常现代化,到处都很干净。是69岁的姐姐韩琼英带她去寻根。琼英每两三年回一次老家。她介绍说父母从文昌来越南谋生,养了12个兄弟姐妹。后来他搬到了美国,但总是让孩子在家里说海南话,经常给孩子讲海南老家的艰苦生活。

海内外乡亲在三亚。 骆云飞 摄

记者看到,参加会议的海南人包括头发花白的老人、坐轮椅的老先生、风华正茂的中国年轻人和喋喋不休的孩子。他们不是夫妻陪同,就是亲戚朋友陪同。有的多次参加乡团会议。见面后,他们兴奋地用海南话拥抱和问候。好久不见!

每次参加乡镇聚会,都是最开心的,海南乡亲的大聚会!94岁的中国文昌人傅开江在86岁的妻子陪同下从美国来到海南。虽然我十几岁就离开了海南,但我总是记得回家的路。因为我们的根在海南!

69岁的新加坡华人傅家江拄着拐杖和座位来到会场。他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刚刚结束,他的父亲傅长标回到家乡文昌寻找亲人,并与海外老乡一起向文昌市长沙镇捐资办学,修缮了家族祖坟。之后,傅家每年清明节都回海南。

【/h/】傅父子参加过多次乡团会议。今年,傅女士和她的兄弟姐妹以及一组五人参加了会议。她说,新加坡很多华人都坚守中国传统文化,因为有了乡团这个平台,老一辈就可以把年轻一代带回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祖先在哪里,这样就可以世代相传。

寻根是村民说的高频词。90后黄元谋是泰国第三代华侨,第一次跟随父亲参加会议。这个会议太棒了。虽然我们以前从未见过面,但我们一见如故。一次聊天,说不完的话,不知不觉就拉近了彼此的关系。

中秋节吃海南月饼,端午节吃海南粽子。香港同胞陈秋迪也每天参加香港海南会馆的活动。这次乡镇会议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海南浓浓的乡愁。

【/h/】冯,祖籍琼海的英国华人,参加过很多乡镇会议,这次带领小姑子和一个朋友寻根。三位75岁的老同行怀着极大的兴趣提前参观了海口、万宁、保亭等地。我们为中国的繁荣和发展感到自豪。冯的朋友带着年轻貌美的女儿第一次回家,只知道用海南话来表达母亲家乡的名字,但她很期待看到文昌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海南同乡会创始人周怀松,93岁。一边给亲戚朋友讲家乡,一边听海南自贸区(香港)建设进展。他希望下次回来的时候能多陪陪祖籍和家乡。

韩国姐妹俩用惊喜和温暖来形容回家的感觉。听说连接海口和家乡文昌普前镇的文海大桥已经通车了。回家上桥看看文昌的新变化。琼英姐姐说。我一定要再来海南!我姐慧娟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