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6字,读完约3分钟
在北京的一个击剑俱乐部里,陶金瀚正在和年轻的学生一起训练。84岁的他精力旺盛,为人正直,不时停下来讲解要领,用手指导动作。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击剑运动员,陶金瀚至今仍活跃在击剑教学中。我想教到举不起剑。
陶金瀚1935年出生于印尼苏拉威西岛的一个中国家庭。他从小和父亲一起学习武术和足球,培养了对运动的浓厚兴趣。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陶金瀚萌生了回国的想法。当我听说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当地的华侨非常兴奋,组织了很多庆祝活动。当时,他们想尽快回去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1953年,在父母的支持下,陶金瀚和他的妹妹登上了返回中国的船。我父母对中国也有很深的感情。走之前父亲说,先回去,等生活稳定了再带我们回去。
陶金瀚回到武汉上高中,1956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回想起第一次看到学生在训练馆练击剑,他说:我忍不住拿起口罩戴在头上。发现近视眼镜并不妨碍戴口罩,于是马上报了班。别人暑假都回家了,我就针对目标训练自己。
【/h/】经过艰苦的训练,1957年,陶在中国17个城市的击剑和技巧性体育比赛中获得男子花剑冠军。从那以后,中国击剑史上的几项第一都与他有关。
【/h/】1966年11月,韩桃金代表中国击剑队参加了在柬埔寨举行的首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一举夺得男子佩剑冠军,这也是中国击剑队在国际比赛中获得的第一块金牌。
1973年,陶金瀚作为观察员小组成员赴瑞典,为中国剑协加入国际击剑联合会提供了便利。次年,中国击剑队首次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陶作为教练和运动员参加。
我39岁的时候,国家体委让我不要玩游戏,因为我年纪大了。于是我挂了剑,把重心转向击剑教学和裁判工作。1975年,40岁的陶成为中国第一批国际击剑裁判,曾担任世界击剑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裁判。
当栾菊杰、钟漫、雷生等剑士在世界赛场上为中国争光夺银的时候,陶金瀚等新中国第一代击剑运动员逐渐退居幕后,在新中国击剑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退役后,陶金瀚继续从事击剑的推广和教学工作。2004年,他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击剑选修课。他打算开两个班。结果报名的同学太多,第二学期加了两个班。当时上课经常是晚上10点结束,但是教年轻人练剑并没有觉得吃力。
谈到他的学生,陶金瀚骄傲地念出了一系列的名字,其中许多人在重要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有些人是高校的击剑老师。
现在,陶金瀚坚持每个周末都去离家30公里的击剑俱乐部执教。他说击剑是如此迷人,以至于它不仅是一场技术身体素质的比赛,也是一场思维的比赛。我会努力普及击剑,培养更多的击剑人才,希望看到中国击剑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