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8字,读完约4分钟
资料图:作家张翎
原标题:张玲散文(海外华人作家研究)
对于小说家来说,写散文并不难,但张玲承认,她对隐私的强烈看法让她在散文世界前挣扎。20多年来,张玲只积累了这样一部散文集《废墟曾经辉煌》(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版),与她多产的小说数量相比是非常少的。这本散文集由三个主题组成:雪、泥、爪和花,以及书法。这是一本由张玲撰写的文化散文、回忆散文和创造性谈话的集子。总的来说,这本散文集的亮点是她真诚地提供了她的创作过程,为我们理解她的创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论述了她与国内重要文学期刊和出版界的交流,在国内外文学交流中具有文献资料的价值。
张玲是一位具有学者气质的作家,她的文化散文具有高雅、敏感和求真的特点。无论她走到哪里,无论是周庄还是古巴,都是历史文化的印记吸引着她。《废墟曾经辉煌》是她对古巴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问题的反思,其中蕴含着她对中古兄弟情谊的历史记忆。张玲不是一个善于用精神写作的作家,但她的思想和见解使她的散文相当宽容。在《梅娘小回忆》中,她不认同新文学史上的“南陵北梅”论。她总能看到女性苦难背后的世界沧桑。女人的痛苦不一定是世界的痛苦,但世界的痛苦一定是女人的痛苦。
《杂忆洗澡》描述的是物质匮乏时代女性尴尬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家庭隐私的缺失。如果女权主义者只写女性在两性紧张关系中的创伤和痛苦,模式可能会显得有些狭隘。尽管张玲从未标榜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但她致力于书写女性命运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情境中的沉浮,体现了对女性的人道主义关怀精神。正是因为张玲长期以来对女性的关注和思考,有时一个容易被别人忽略的细节,比如衣柜里的一件夹克和他口中的一句话,会在她的作品中呈现出一个生动的女性形象。《追忆金山》《玉壶之路》都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特点。
废墟中最有价值的文字《曾经辉煌过》很可能是张玲谈及自己小说创作的章节,具有宝贵的文学价值。1986年,张玲去加拿大学习,并和她的同学去卡尔加里享受秋天。在路上,她三三两两地发现了那些裹着鸟粪和青苔的墓碑。有些墓碑上还有模糊的照片。墓碑上的名字让张玲认识到它们是一些中国工人的墓碑。从她看到墓碑的那一刻起,张玲似乎接受了一项使命,她想把这些中国工人的故事带进她的文化记忆中。从那以后,她开始了资料的准备工作,从这开始,她逐渐走近了被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碉楼。《岭南之行》和《怀念金山》见证了张玲在广东开平的历程,同时也为他的金山创作查阅了大量史料。
张玲曾经说过,我一生都在逃离故土,但我在不知疲倦地写着我一直在逃离的地方;我知道我失去了真正的家,但我正试图通过写作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家乡。
【/h/】随着新世纪以来海外新移民文学的兴起,海外华人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叙事的兼容性成为一个学术热点问题。我注意到,上世纪90年代一批海外华人作家的诞生与mainland China重要文学期刊编辑的支持密切相关,正如张玲在她的散文集《文学的邮报》中回忆的那样:1995年,在成为一名专业听力康复教师并解决了谋生问题后,张玲开始了她的作家梦。那一年,她完成了一部名为《寻找》的中篇小说,并发送给上海的《收获》杂志。仅仅三周后,她收到编辑李国选的传真,通知她《收获》即将出版她的小说《寻找》。丰收以如此快的速度回应一个不知名的新作者的自由投稿,我当时的震惊和喜悦不言而喻。
Harvest被张玲称为文学的驿站,在她的文学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曾在《收获》发表过八部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张玲在随笔中提到了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总编辑达尼和作家出版社编辑袁敏对其小说创作和出版的影响。这些对张玲的详细记载,对于我们梳理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史,以及大陆文学期刊、文学出版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今天,我们读读这些随笔,随着她二十多年的足迹,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张玲从《满月》到《胭脂》的精神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