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38字,读完约6分钟
最近,在英国牛津一栋普通的爱德华七世时代的公寓楼前,悬挂着一个由政府文化保护机构专门批准的名人故居蓝色标志。蒋易的两个汉字引起了许多路人的注意。报道称,这块牌匾来之不易,对英国华人社区意义深远。虽然英国到处都是老房子,现代人类历史上许多名人故居的蓝色标志在街上很常见,但中国名字的故居纪念标志却很少。
【/h/】北京参考新闻网16日报道,英国牛津市政府近日为与英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艺术家蒋易故居设立蓝卡,以纪念他在英国对中国艺术和文学的贡献。据报道,包括蒋易在内,有三张中国人在英国故居的蓝卡。前两个街区分别是中国作家老舍在伦敦西区的故居和孙中山在英国北部赫特福德郡的故居。如今,牛津有了中国人在英国的第三张蓝卡,上面写着:蒋易,艺术家和作家,也被称为哑行者。
蒋易,一位被许多英国知识分子称为哑巴行者的中国艺术家,于1933年抵达伦敦。在接下来的18年里,他第一次出现在伦敦北部的富人区汉普斯特德的文艺界,然后来到了大学城牛津。1955年,他移居美国;1975年,他回到离家40多年的中国,两年后去世。漂泊了半辈子的蒋易,最终回到了江西庐山脚下。
蒋易,1903年出生于中国江西,在这位著名画家父亲的鼓励下开始画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中国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来到欧美学习政治、法律、科学和文学,并将新的思想和概念带回中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完成学业后回到了中国,但包括蒋易在内的其他人在海外生活了几十年才最终回到中国。
蒋易于1933年去了英国。当时,伦敦和利物浦都有规模虽小但很重要的华人社区。这个群体是在19世纪后期逐渐形成的。
当时的英国社会对中国人充满了偏见。到达伦敦三年后,蒋易去了牛津大学城讲课。那一天恰逢纳粹德国对伦敦的战略轰炸,他在伦敦北部汉普斯特德的家被摧毁。他自己大概也没想到,本来打算在牛津待一段时间,结果活了15年。在此期间,他以哑巴沃克的笔名出版了《牛津绘画》。
当蒋易的第一幅画出版时,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直接向西方观众介绍他们的文化和思想。他写的《哑巴行者》系列,通过中国人的视角和笔墨观察英国的各种事物。
蒋易,一个擅长诗歌、绘画和书法的哑巴行者,很快在英国走红,并开始在伦敦和牛津之间旅行。
据介绍,还出版了一系列儿童读物来教英国人学习中国书法,还在伦敦动物园画了数百只熊猫,分别名叫唐、宋和明。
蒋易:诗情画意的哑巴步行者
【/h/】据北京《人民日报》2018年9月报道,江妍的简历颇具传奇色彩:出生于书香门,接受过严格的中国传统教育;成年后在东南大学学化学,北伐点燃,我坚决投了;在战后的政治上,他因为清廉和大胆创新得罪了权贵。他辞去了官职,自费出国留学。谁知道,还要几十年。
蒋易的青春几乎是中国古代文人入世经历的缩影。陶渊明、辛弃疾、苏轼& hellip& hellip失意的时候,他们把爱情送去山川游历,通过诗词散文来排解心事,抒发抱负。他的旅行卸下了过去的沉重负担。他不仅周游了世界,还写了丰富多彩的游记。他以一颗纯洁的心,摆脱了偏见,敏锐地观察到了自然和人心的美好。
蒋易字仲雅,后改为重哑,自称哑行者。在留学之初,他只知道五个英语单词。没有朋友的帮助,他几乎会在沉默中碰壁。我怕他当时没想到,然后他就名扬天下了。他以哑行者的笔名发表了一系列旅行图片,在西方大卖,成为国际知名的散文家、画家、诗人、书法家,堪称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他的代表作有《童年回忆》、《爱丁堡画》、《日本画》、《波士顿画》,其中《巴黎画》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今年在中国大陆首次出版。
蒋易从小就积累了深厚的教育和文学品味,他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致力于发现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似之处,而不是他们之间的差异或寻找奇怪的东西,这使得他的游记不同于各种轶事。在描写异国风光的时候,他加入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并大量引经据典,默默无言。
【/h/】笼罩在苦雨雾霾中的伦敦冬天,他嘲笑《左传》中的四点六十分,怀念家乡盛开的腊梅;在爱丁堡高高的纳尔逊纪念碑上,他唱着唐朝诗人望天的名句;在日本佛寺的古树下,他回忆起鉴真东渡的壮举;在倾倒茶叶的波士顿港口,他从家乡江西的一只瓷杯追溯贸易历史。
去三藩市旅游时,蒋易把浓雾中的金门大桥视为中国红。面对大海和渔人码头,他想起了《笑林物语》里的一个老笑话:河鱼和海鱼相遇,海鱼访问港口,转身离开,说我适应不了这么新鲜的水。中国古人用这个笑话来嘲讽主人小气,喝得太少。蒋易从中看到的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人类像鱼一样狭隘,生活将会多么无聊!
于是,他入乡随俗,顺其自然,抛开他的旅行指南,充分认识到了人类物理学的共性。哑的行为是无奈的自嘲,也是一种带着尊重静静地观察的隐喻。
除了新鲜有趣的类比,蒋易的哑巴行为还有另一个开创性的工作:诗、画、书的结合。他的游记都叫画。语言是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不同于国界,但不是绘画。用线条来表达事物的形式,每个人都得到了信息,这是一种可以克服一切障碍的无声语言。中国书画同源。即使看不懂内容,也能体会到浓墨重彩,线条自由的美。
旅途中,蒋易一路素描,占据了所有的路口,后来变成游记中精美的插画:一部分是中西结合的写意,一部分是各种书籍中题写的现场诗,配以英文翻译,让不同母语的读者眼前一亮,笑逐颜开。在巴黎的塞纳河上,蒋易看到了绚丽的彩虹。他首先把李白的《五道彩虹》翻译成英文,并以隶书写了一首自我赋:
雨再累,挂空挂彩虹。
【/h/】邀请我在天空中游泳真的是神仙。
【/h/】对无忌来说太白了,古今不同。
逍遥荀庄子,行者聋哑。
爱上世界,在巴黎的夕阳里。
【/h/】以一幅塞纳河沿岸的手绘小场景,将中国艺术、诗歌、绘画、书法的传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有些读者以前在巴黎旅行时会跟随蒋易的脚步,寻找他游记中描述的景点。将游记中的插图与真实场景进行比较,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在蒋易的作品中,虽然景物忠实于其原貌,但往往遵循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原理,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入画面。与焦点透视相比,这种手法更注重生动写意,表达了画家内心的感受和物体的生命力。从这些画中可以看出,蒋易这个哑巴行者,历经沧桑,依然保持着敏锐和宽容。他的爱不仅仅是对中外风景的爱,更是对无处不在的世界的爱,无论是日出还是日落,照亮了整个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