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5字,读完约4分钟

我的家乡广西北海华侨港华侨眼中的幸福变化

新华社南宁8月18日电:在海边,广西北海华侨眼中的幸福变迁

新华社记者向志强、潘强、黄庆刚

从游移不定到安居乐业,从身无分文到收入稳步增长,从荒芜杂草丛生的荒地到重要的渔村& hellip& hellip40多年来,一批华侨在广西北海市桥港镇谱写了新的篇章。

从海上漂流的部落扎根

【/h/】渔民过去生活艰苦,日晒雨淋,生活在恐惧中,过海没有安全感。唱着熟悉的咸味歌曲,62岁的越南归侨卢瑞星热泪盈眶。

卢瑞星所在的北海市桥港镇,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外派人员安置点。桥港镇的华侨是外籍人士,而香港是海港。该镇总人口1.8万人,其中95%是归侨及其亲属。

来到北海之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家,也安定下来生活。卢瑞星说,他们一家在海外漂泊了20年。1978年,他们乘船漂流到北海。当地政府为他们安排了毡房作为过渡房,并免费提供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

像鲁瑞星一样,一个73岁的家庭成员周,40多年前驾着木船,漂洋过海来到了北海。

【/h/】以前这里没有港口,只是一片废土和泥塘,是安置归侨后才开发的,建了渔港安置房。周对说道。1979年,中国政府在桥港镇修建了55栋安置建筑,安置了7000多名从越南等国返回的华侨。从此,这个海上漂泊的部落在北海扎下了根。

【/h/】桥港镇党委负责人表示,经过40多年的发展,桥港镇华侨生活不断改善,镇内商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健全,华侨在桥港镇安家落户,桥港镇已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侨乡。

从贫瘠的海滩到重要的捕鱼区

【/h/】桥港现已成为北海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和水产品加工基地。62岁的渔民梁振光说。

【/h/】1978年,梁振光一家八口刚从越南回来,全家只有一艘小帆船,只能在浅海工作,每天挣十几块钱。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借钱买了大功率的渔船去深海。90年代他家有三艘渔船,现在用的是现代机械船。

从小帆船到现代机械船,这是我们当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梁振光说,船舶升级后,水产品的捕捞量和收入都在增加,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改革开放之初,镇上只有600多艘小帆船,现在已经发展成为1000多艘大功率机动渔船。传统的近海捕捞已经走向海洋,年产量超过10万吨,总产值近20亿元。如今,华侨港已经形成了以渔业生产为主,海产品加工为辅的经济发展格局。

【/h/】如今,桥港的水产品加工大踏步前进,已经建成了桥港半岛的水产品加工区。从镇上最初成立,只有两家小企业,现在有20多家企业。乔岗渔业协会会长吴芳泉表示,乔岗已经形成了集产、工、供、销为一体的海鲜中心,产品畅销国内外。

【/h/】2019年,桥港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没有贫困户。目前,华侨港口正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渔业深加工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将水产品纳入第三产业生产

【/h/】桥港风景如画,美食夜市最繁华,有很多异国风情。全世界流传的赞歌& hellip& hellip

夕阳西下,渔港附近的街道两旁开起了热闹的夜市。在桥港的街道上,海鲜档、粉丝店等招牌闪烁着霓虹灯,美食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随着北海旅游业的逐渐升温,桥港正在利用这个机会建设一个海滨旅游小镇。

走进凤庆街,记者看到10多名游客在糖水店排队挑选糖水。现在是旅游旺季,游客更多。晚上真的有点忙。57岁的归侨周世全说,1997年他率先在桥港镇开了第一家糖浆店。自2012年以来,北海市在桥岗建了一条有餐饮习俗的街道,游客更多,商店生意更好。旅游旺季,日营业额6000多元,生活越来越红火。

【/h/】目前,桥港镇重点发展现代休闲渔业,开发了一批海外旅游体验项目,如海上观光、追海、海钓、网钓等。许多传统渔民被改造和升级,吃旅游餐。

渔民郑华仁表示,旅游业发展了,夏天休渔期间会有办法增加收入。他经营的华侨港糖浆,融合了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特产,每天销售300多杯,日收入800多元。近年来游客越来越多,旅游是渔民转型的一个方向。许多人受益,生活水平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