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68字,读完约6分钟
位于悉尼最繁华地段的唐人街已有百年历史(新快传媒记者/胡欣同 摄)
【/h/】中国华侨网1月13日电据澳大利亚新快报网报道,澳大利亚的唐人街又称唐人街或唐人街,通常指中国人居住在其他国家城市的地区。唐人街是海外中国文化最具象征意义的象征之一。走在唐人街,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它不仅积累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也记录了早期中国移民在海外奋斗的历史。
悉尼唐人街位于大中央车站和达令港之间的干草市场,是澳大利亚乃至南半球最大的唐人街。悉尼唐人街不仅仅是一条街道,而是一个被苏塞克斯街、乔治街和工厂街包围的区域。
唐人街的主要街道是一条叫做狄克逊街的步行街,街道的每一端都有一个中式拱门。合益街牌楼内外有两本对澳中友好的书,而法多利街牌楼上写着“守诚信,发扬过去”。德信街到处都是各种挂着中国招牌的店铺,记录着岁月的痕迹,中餐馆阵阵的美食,会在不经意间勾起你深深的乡愁。
说到唐人街,不得不提到悉尼著名华侨领袖方金吾,他于1946年随父亲来到悉尼。从那以后,他在唐人街扎根了70多年,对它的熟悉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唐人街活史。
方金吾说,小时候悉尼只有3000左右的华人,德信街早就成了悉尼唐人街。但在此之前,悉尼其实有两个唐人街。第一个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时,随着悉尼和墨尔本金矿的发现,1851年,居住在中国南方沿海城市的居民开始从广东经香港和澳门航行到澳大利亚,成为第一批中国移民,并在岩石附近建立了第一个唐人街。
然而,19世纪下半叶,房租不断上涨,中国人开始从多岩石的地区搬走,定居在surry hills附近的坎贝尔街,这里成了悉尼的第二个唐人街。当时金宝街的国会剧院还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整个金宝街都很热闹。然而,由于这条街上的商店太多,人满为患,悉尼在20世纪初建立了一个新的市场,现在是帕蒂斯市场的位置。
方金吾说当时德信街上到处都是存放木材的仓库,是从达令港运过来用于城市建设的。到了20世纪中叶,这些仓库终于搬到了城市的郊区。由于德信街租金低廉,新市场的建立,金宝街上的居民逐渐搬到了这里。同一时期,澳大利亚的白澳政策开始瓦解,中国文化逐渐被澳大利亚人所接受,德信街越来越热闹,成为中国人居住、开店、过春节的新唐人街,一个新的商业区——冉冉崛起。
70年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悉尼,而唐人街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泰国人、韩国人、日本人和马来西亚人住在唐人街周围,甚至还有泰国街道,泰国人住在国会剧院旁边的紧凑社区里。泰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的一家餐厅相继开业,非常热闹。这一幕与德信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德信街,很多店铺已经关门,门上贴着租房广告。近几年在德信街开了几十年的小店也倒闭了,整条街越来越冷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问这个问题:悉尼的唐人街是不是在衰落?
方劲武展示唐人街早期图片(新快传媒记者/胡欣同 摄)
关于唐人街变得荒芜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指责城市轻轨的建设,有人认为比较现代的达林广场开放,有人说房租太高,有人认为外来移民的到来冲淡了唐人街的中国气息。事实上,现在不仅是悉尼,全世界的唐人街都在发生变化,中国城市正在变成亚洲城市。
看看澳大利亚近二十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似乎能找到一些线索。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大陆只有365名居民出生,占当地总人口的7.2%,而2006年、2011年和2016年的数字分别为665、981和2866人。虽然在中国大陆出生的居民人数正在增加,但说普通话的人口从2001年的413人激增至2016年的2478人,但说粤语的人口仅从496人增至615人。
虽然这些数据仅来自西施地区,但仍然具有代表性。建立唐人街的早期华人移民大多来自广东、福建、香港等沿海城市,甚至有大量来自马来西亚、越南的华人。然而,进入21世纪后,来到澳大利亚的华人早已局限于这些地区。这些新移民、留学生、外国游客来自中国各个省份,他们的方言、生活习惯都不一样。
【/h/】比如在饮食方面,新移民的口味和老移民不同。过去唐人街比较主流的广式港式餐厅已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了,最近几年德信街新开的一家火锅奶茶酸奶店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另外,很多老店老板年纪大了,不想让孩子早起晚归,像当年一样吃苦。他们干脆关门歇业,安享晚年。
此外,在过去的十年里,悉尼郊区的一些地方出现了许多卫星唐人街,包括被称为小上海的阿什菲尔德、绰号小台北的查特伍德、布克伍德、赫斯特维尔等等。
和很多其他有唐人街的城市一样,悉尼也逐渐进入了后唐人街时代。中国人不必像百年前白澳政策中的前辈一样生活在特定的地区,而是有更多的选择,生活在更好的地区。
也许唐人街不是在衰落,而是在经历转型。现在每个周五晚上唐人街夜市都会开门,一周最忙的时候都在德信街附近。唐人街的名字总是可以在悉尼市政府未来的政治计划中看到。再加上附近轻轨的建成,会给唐人街注入一些新的活力。
但是,唐人街可能不再是新移民的避难所,而是海外华人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它越来越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也在努力完成从老移民到新移民的代际转化。老一辈的努力永远不会被忘记,但新一代也要建设自己的唐人街。人们常说,一个中国人独自来到一个外国,他首先要去的地方一定是唐人街。一百多年前是这样,一百年后应该也是这样。
【/h/】1818年,广东人麦世英(后称约翰·谢英)乘船来到澳大利亚,成为澳大利亚已知的最早的华侨。200多年后,中国人正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新的传奇。唐人街不会衰落,因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文字/图形胡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