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4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华侨网1月13日消息,据马来西亚《东方日报》报道,马来西亚一对情侣在工艺大赛中获得100多项大奖,但却因不做传统文化而遭到批评。两个人把刺激变成了动力,短短一年就成了揉面高手。

张含韵,马来西亚槟城人,家庭主妇,丈夫罗万达是一家木槌厂的老板,精通制作红包灯笼。到目前为止,这家人已经参加了许多工艺比赛,获得了100多个奖项。

张含韵年轻时在一家工艺店工作,擅长各种工艺,包括立体钻画、折纸、中国结、再生品再创作等。罗万达受妻子影响,爱上了他的手工,作品精美。

【/h/】然而,一年前,热爱手工作品的夫妻成为揉面高手,继承了南方祖先的传统民间艺术。

张含韵回忆说,这家人过去常常参加手工制作的比赛,如用红包制作灯笼,并被邀请在各种活动中演示和教授用红包制作灯笼。2019年,一位剪纸艺人告诉他们,用红包做灯笼不是传统文化,剪纸才是传统文化。

【/h/】罗万达当场被对方的话刺激到,决定学一门在马来西亚已经没落的传统艺术。最后,他们决定学习如何揉面。搜索信息,摸索再尝试,在多次失败后,他们才能尝到成功的果实。

张含韵笑着说,夫妇俩开始做面团捏合机的时候,面团变成了Roticana(印度煎饼),曾经损坏了一个电磁炉,但是他们并没有轻易放弃,继续学习尝试。

和面机的主要材料是面粉、糯米粉、蜂蜜和盐等。,要搅拌蒸熟,揉面要完全没有裂纹。揉面娃娃不要暴晒,自然晾干达到干燥不发霉的效果,再上色。

【/h/】目前我们的作品不仅限于制作历史传说,还可以捏卡通人物。只要双手纯净,搭配合适的颜色,生动的娃娃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要有耐心,直到积累经验,才能做到巧匠。

【/h/】除了受学校和组织邀请进行演示外,罗万达和张含韵还为一些单位做了揉面的钥匙圈作为慈善销售。我们应该通过从社会中获取并使用它来回报社会。

鼓励孩子学习中国艺术

张含韵不花时间玩手机,而是鼓励孩子们花时间学习揉面艺术,以继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张含韵说,揉面艺术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已经代代相传。如今,马来西亚很少有人知道揉面的艺术。如果不培养接班人,这种艺术以后可能会在这片土地上消失。

【/h/】因此,她经常鼓励三个13-17岁的孩子学习揉面的艺术,并指出她的孩子在接触到面粉后已经学会了揉面和蒸面。

现代人沉迷于玩手机、走路、吃饭、玩耍,但在手机上花太多时间是不健康的。所以,鼓励孩子少花时间玩手机,多花时间和精神去学习揉面,更有意义。

【/h/】她坦言,要做好一件作品,必须要有雕刻技艺、扎实的绘画功底和艺术修养,所以不会急于求成,而是希望孩子们培养耐心,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张含韵还说,相比之下,书法和剪纸的确是众所周知的艺术,所以在农历新年期间,有许多中国组织竞相举办春运比赛或剪纸表演。揉面的艺术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陌生甚至是闻所未闻的。

【/h/】所以我建议中国代表团和马来西亚文艺团体不妨邀请揉面大师在农历新年等活动中进行演示讲解,让新生代了解这门古老的艺术,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h/】和面机,又称面塑,是一种艺术品质很高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早在汉代,我国的面团成型艺术就有文字记载,即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配以色素、石蜡、蜂蜜等配料,经防裂防霉处理制成各种颜色的软质面团。

(雷宇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