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1字,读完约4分钟
10月20日,马尼拉oasis酒店会议厅,86岁的菲律宾《世界日报》社社长、菲华著名评论家陈华岳,在菲律宾侨中学院老同学、如今的生活伴侣赵瑞桂陪伴下,为百万字新著《一千个意见》举行发表会。 关向东 摄
中国新闻社,马尼拉,10月21日:菲律宾记者陈的新书《一千种观点》的出版唤起人们共同的记忆
中国新闻社记者关向东
【/h/】10月20日,菲律宾著名评论家、86岁的《世界日报》社长陈在菲律宾华侨大学老同学、现生活伴侣赵瑞贵的陪同下,在马尼拉绿洲大酒店会议厅举行百万字新书《千言》发布会。
来自菲律宾社会和文化界的数百人追随陈的脚步,回望动荡的时代。
【/h/】这本769页的精装书分为社论、阅读现状、随笔、前言/发言四个部分,涵盖了陈先生1988年至2013年的主要作品。
赵瑞贵为陈的新书做序言和校对。同一天,她在演讲中说,爱祖和沉迷中国文化是作者一生中最大的两个亮点。
【/h/】1942年,日军占领菲律宾期间,青年陈参加华侨抗日反奸同盟,发《华侨先驱报》;从菲律宾华侨学院毕业,在外省任教4年后,回到马尼拉,在《华侨商报》做现场记者。1962年,陈从法律系毕业,经政府考试合格,当了20年的执业律师。期间,在菲律宾华侨领袖吴永元的领导下,参与创办了《菲中友好协会》和《友谊周刊》。1982年,《友谊周刊》演变为《世界日报》,陈重新回到报业担任第一任总经理,后来晋升为总裁。1990年,《世界日报》开设阅读时局专栏,陈用笔名写了20年,一年52篇,20年1000多篇。
赵瑞桂为陈华岳的新书作序、校对。当天,她在致辞中说:热爱祖(籍)国,醉心中华文化,是《一千个意见》作者一生中的最大两个亮点。 关向东 摄
【/h/】赵瑞贵在前言中写道: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这一千多字大部分都是过去的事了,在无法让时间倒流,不愿看到时间被时间淹没的矛盾中,作者只能希望这篇百万字以上的文章及其余热能流传开来& hellip& hellip
菲律宾讲解员姜华在《世界日报》发表的新书中评论说,是一位成功的菲律宾报纸,有着丰富而辉煌的人生经历,也是菲律宾华文报纸史上唯一一位出生为执业律师的大师级作家。他的文章不急,但经过深思熟虑和彻底检验。此外,他精通法律,能及时看到他所关注问题的法理及其深远影响。因此,他的研究观点和研究成果受到菲律宾华人社会和相关机构的重视。
菲律宾中正学院院长潘对这本书非常着迷。她说:我们这一代人对整本书所陈述的人和事既熟悉又陌生,尤其是那些与菲律宾社会密切相关的事件的评论和关于菲律宾政治的讨论& hellip& hellip这是一本研究菲律宾中国历史、社会和报纸的必看书籍。
菲律宾红溪仪式大学孔子学院前院长张世方博士发表演讲,感谢陈先生的“千言万语”,再现了一个动荡时代的共同记忆,以及这种记忆中的激情和真诚。
当天,数百位菲华社会文化界人士追随着陈华岳的文字,回望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图为陈华岳为读者签书。关向东 摄
86岁的陈发表了一篇演讲,首先引用了英国诗人兰德的诗句:我不与任何人争论,我不在乎与谁争论,我热爱自然,其次是艺术,我的双手被生命之火烘烤着取暖,火在枯萎,我准备走了。他接着说:今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古德,97岁,中国两弹一星创始人钱学森活到了98岁& hellip& hellip这些老科学家的启示是,我们不应该轻易放松自己的生活。在未来,即使我们的身体分离,我们的精神也可以相互作用,创造更美好的明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