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10字,读完约9分钟
中国华侨网12月23日马来西亚《东方日报》近日发表文章,介绍几位学者对马来西亚华人新村的历史和发展的看法。新村对马来西亚华人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词,它承载着数百万马来西亚华人的集体记忆。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村的老龄化和人口外流已经成为人们对新村的既定印象。
【/h/】说起中国新农村的特点,很多人会想到来自不同民族的中国人和谐共处,这种情况可能只有在全世界的马来西亚才能看到。近年来,人们开始谈论新农村的保护和发展。新农村有哪些让人可以自豪,需要积极保存和发展的特点?新农村的发展只能城市化还是缺乏大众?
文章摘录如下:
马来西亚锡塔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张指出,马来西亚华人来自中国各地,包括福建人、广东人和客家人。如何不冲突的融合在一起生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h/】从文化保存的概念来看,中国人过去有意识地或按照自然惯例共同生活,是一个具有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话题。新村在硬件规划上有很大的特点,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很少有人讨论软件,比如新村的组织帮派或本土组织,这可能只出现在马来西亚和世界各地。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不同传统的人在中国的城市里是逐渐共同生活的,但是很久以前就出现在马来西亚了。这是深入探讨新村文化时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
【/h/】在张先生看来,中国先贤初到马来西亚时,大多生活在自然群体中,即不同民族的人可以融合在一起生活。这种文化也是在英国殖民政府建立新村时带入新村的。他的祖先在太平老后廊扎根的时候,因为命运的安排,他们的邻居住在一起。
新村子有趣的是,所有的邻居都是有不同传统的人。据我父亲说,他们搬到新村子的时候都在讨论。新村的邻居还是一样的距离,一样的人。这个网络是他们的选择。
观察中国人生活的足迹
新时代大学学院马来西亚研究中心的廖副教授也指出,从文化圈的角度来看,马来西亚华人的发展历史是很特殊的,比如新村,可以满足各种需求,形成自己的体系,这在包括泰国、印尼在内的东南亚地区是很难找到的。
这是因为大部分东南亚地区对当地文化高度同化,甚至棉兰这个华人众多的印尼城市更像吉隆坡和怡保。马来西亚应该是唯一一个以村落作为华人据点发展的国家,而华人在马来亚半岛自给自足,新村是重点。
【/h/】比如海外很多国家都有唐人街,是华人聚居的地方,但马来西亚没必要去唐人街,所有华人新村都能观察到华人在那里的足迹。
振兴新村,注入新的活力
据2005年官方统计,马来亚半岛有436个传统新村,加上新村发展部纳入新村范围的134个重组村和43个渔村,使马来西亚新村总数达到613个。
马来西亚住房和地方政府部长特别事务干事蔡依林指出,该部的初衷是管理和照顾当时三无照顾区的新村庄,因此管理结果倾向于更新新村庄的基本公共设施和发展新村庄农业。
然而,她承认过去政府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得不够。比如最新的新村发展蓝图就是14年前公布的2005年新村蓝图。然而,一些统计数据,如人口和新农村统计,甚至只是2005年的数据,根本不能反映当前的情况。
【/h/】新村发展部没有最新的新村数据,包括人口、产业变化、人口外流等。唯一的参考是《2005年新农村发展蓝图》。她说,目前新村发展部要深入探索的方向,将会集中在新村的历史文化方面,即软件方面,而不仅仅是硬件方面,即新村的基础设施方面。
【/h/】《2005年新农村发展蓝图》共制定了21项新农村发展战略。她指出,新农村发展部将在2020年重新审查这一蓝图,以制定需要添加到蓝图或重新起草的政策。
以前新村的发展方向以农业为主,包括土地政策和农业重点发展,但我们现在要探索的未来方向是新产业、科技产业和农业科技,也包括如何留住年轻人。
人口外流是新农村的一大问题,但蔡依林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工作模式的改变,只要新农村的公共规划设计满足需求,年轻人返乡工作并不是大问题。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决定留在新农村工作。
开始挖掘新村的特色
蔡依林说,新农村发展部过去一年的工作是探索新农村的特点,让村民和外来者看到新农村的活力和潜力。比如今年部里召开的新村领导会议,就是为了引导新村领导从发展的洪流中寻找新村的发展方向。
这个新村庄有自己的发展背景。可以挖掘出更多新村的特色和生活智慧,人们应该开始扭转新村非常单一僵化的刻板印象。
她承认,事实上,很多新的村干部已经开始注意到振兴新农村的重要性。然而,他们不知道或不知道如何深入挖掘新农村的特点,直接引用别人的成功例子,却失去了自己的特点。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宣传新农村的可能性,希望能打开大家的想象力,探索自己的特色。
创建一个可持续的社区,以吸引年轻人返回
【/h/】谈到未来城市的发展,联合国一再强调可持续的管理模式,新村的概念其实就是这种先进的可持续的模式,只是人们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只生活在这座山上。一般人对新村的看法是陈旧落后的,但实际上新村规划的理念是很先进的,因为很自由,很有机,很方便。
【/h/】新村规划的概念不同于城市发展,规划不会把哪个区称为行政区或经济区,而是由村民自己决定,所有街区都是按需而生。
【/h/】由于历史原因,新村需要自给自足。为了生产食物,每个家庭都必须有足够的土地。因此,可以发现,在新的村庄里有许多公共的空房间和土地,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形成了小经济。所有与生活功能相关的设施,如商店、医院和消费者办公室,都可以在新农村找到。
这其实是欧洲国家积极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国家就开始反思公寓等住宅建筑不适合居住的事实,然后以小城镇或村庄的形式重新推广这种生活方式。然而,已经拥有新村模式的马来西亚,曾经认为住宅建筑是一个先进的指标。
【/h/】先进的定义不是城市化,城市化要求高层建筑、高交通量,而是生活水平高、质量好。以日本为例,东京并不是一个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但如果你看看日本的农村,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质量非常高,这也是一个先进的地方。
在很多学者看来,年轻人外流的问题源于新农村机会的缺乏,而不是对新农村的不喜欢或不赞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年轻人开始回到新的村庄。除了经营咖啡店和民宿,许多年轻人还在新农村成立了公司。毕竟房租便宜又方便,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要在城市里做。
因此,如何让新农村更加便捷,提高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发展的课题。
迫切需要收集当地的文化和历史数据,以便进行文化保护
【/h/】廖号召所有中国新村积极收集整理村内的文史资料,以保存当地的中国和当地的历史文化,让后人追溯先贤的事迹。
他指出,对于马来西亚的新农村来说,收集文化和历史资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虽然这个新村庄在马来西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直到最近十年,人们才开始参与保护其历史和文化的工作。
【/h/】当然之前也有人做过,但是这些记录和数据可能没那么学术,也可能处理的不那么专业,所以我们现在需要用更专业更学术的方式去收集相关数据。
廖文慧也致力于保护新村的文化历史。他指出,自加入新农村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以来,已收集了约30至40份新农村文化史料,仅收集了约50至60份资料,以及前人为保护历史文化而制作的专刊和地方志。
但是马来西亚的新村有600多个,50到60个新村的文史资料只有十分之一,比较少。他直言,很多想保存村里历史文化的人,比如新的村委会或者民间组织,因为不了解相关工作而无从下手。
【/h/】其实如果当地的村落有兴趣整理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料,可以去村落进行指导,比如举办半天的工作坊,指导他们如何收集资料,如何有效、有序、学术地收集资料。
【/h/】新村历史文化资料收集非常全面。除了村落的发展史,还包括村落的元素和特色,如寺庙、社团、义山、学校等。
另外,口述史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新村的历史已经70多年了,最初有记忆的孩子现在都快80岁了。迫切需要通过这些政党来重建和欢迎新村的早期历史。
廖也认为,有意愿的人可以先搜集新农村的相关史料。毕竟新农村数量巨大,只靠少数文史工作者收集整理资料需要大量时间。
保护每个新村庄的文化和历史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我们能做的就是保存文化和历史,让大家知道保存新村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以证明中国人在这里扎根的历史痕迹,以及他们对国家的贡献。
他说,对保存文献和历史感兴趣的新村或非政府组织可联系住房和地方政府部新村发展司或林基金会文化资产保护基金了解详情。(刀片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