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1字,读完约1分钟

我前几天听说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说是成都的老板,改造自己的华晨捷运,从外观到装修都酷似宝马汽车。 再者,他哥哥后来把这辆车视为资格宝马,价格几十万元中了借款的赌注,但那个债权人在去4s店维修之前,被吓得上当了,只是什么也没叫。

车讯:骏捷改装扮宝马 别让"李鬼"车型招摇过市

虽然没有时间深究故事是否是编造的,但现在据说“李鬼”车充斥着全城,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以为这现象背后至少折射出两个弊端。

一是客户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淡漠,须知涉及企业品牌logo、外观造型等无不浸淫着研发人员的智慧结晶,对于各汽车厂家来讲也是无形的财富,如今惨遭偷梁换柱,此等行径不仅对于厂家是种侵权,就是哪些真正的车主想必内心也一定不爽;其次,类似仿冒车型大行其道,是否也凸显了关联职能部门的制度缺失和监管不到位?除了把好车辆年审这道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道路上的“李鬼”们销声匿迹,这都是该思考的问题。(吴键) 【:张艳红】